- 發布時間: 2022-09-06 10:31:35
- 編輯作者: 鴻泰華瑞
- 閱讀: 1109
- 關鍵字: 目標、治理率、農村、生活污水、治理
調研發現,當前在一些地方,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面臨工作基礎薄弱、維護管理乏力等實際困難。有的行政村雖已建成污水處理設備設施,但由于設施運行管護機制不到位,存在加藥不及時、曝氣池內無活性污泥等問題,“建而不用、用而不管、管而缺錢”的問題突出。還有的因治理工藝模式選擇不當,管網不配套、收集率低,加之缺少專業的技術力量支持和穩定的運行經費保障,導致設施建成后無法使用或長時間閑置,環境效益難以充分發揮。
相對于城鎮生活污水處理,農村生活污水成分更簡單,處理技術要求相對較低。但由于各地人口聚集度、自然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較大,導致一些農村地區生活污水收集率、處理率總體偏低,黑臭水體大量存在,已成為制約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難點問題。
截至去年我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僅有28%左右,而到2025年,我國要將治理率提高至40%。
根據住建部此前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到。2016年我國農村污水處理率22%,歷時五年,我國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6%。也就是說,從現在開始算,三年多的時間,我國農村污水方面要提標12%,換算來看就是從前可能要花10年時間完成的任務,現在只給了不足4年的時間。
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問題
相對于城鎮,農村生活污水項目開展的時間較短,建設條件復雜多變,水量季節性波動大。因此,在項目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新問題,代表性的有土地批復滯后、設計規模偏大和運營管理低效問題。
土地批復滯后,污水站零散分布在各個村落,數量多,站址土地性質又多為集體所有土地,因此選址后項目不能及時取得批復意見的現象很普遍,這導致許多項目竣工驗收困難。市縣級主要負責人應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及時辦理規劃和土地手續。
設計規模偏大,由于項目的實踐經驗少,可參照的技術參數少,設計單位一般依據城鎮污水處理的工藝技術路線進行設計,由此產生了設計規模偏大,運行效率偏低,部分設施設備閑置的現象。這就要求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及時總結設計和運營經驗,不斷豐富設計手冊以保證設計的準確性。
運營管理低效,2015年以前農村生活污水項目全部由政府方投資,建設和運營效率偏低,出現大部分污水站運營負荷低或是運營管理不到位,出水長期不達標排放的現象。后期通過采用特許經營模式或PPP模式,并進行及時的績效考核,建設效率和運營效率通過市場手段得到了有效提高。污水站能夠實現高負荷運行,并實現達標排放。
壓力之下,如何夠到40%的最低標準線?
在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的問題上,環保行業有些共同的認識,那就是農村污水處理回報周期長、治理分散不集中、發展水平較低等。在日前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司長也曾表示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礎薄弱,任務依然艱巨”。
實際上,各個地方的發展、治理能力具有差異,有的省份在2025年到來之時需要完成的任務量更大,治理率標準線或將遠高于40%。
如,福建在《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五年行動計劃(2021-2025)》中提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65%、山東《“十四五”生態環境保護規劃》提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55%的目標、廣東《深化我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的指導意見》也明確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要在2025年達到60%以上……
分析來看,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要注重分類治理、多方配合,共促任務按時高效完成。
第一,農村面源土地廣、居住較為分散,污水處理面臨的問題是各個地方的現實情況不一致,需要有針對性的治理方案。因此,分類、分區、分步驟很重要。業內專家曾表示,統一收集、集中處理是治理生活污水最經濟、有效的途徑,如果地區滿足污水集中處理的條件,可實行生活污水統一管理、集中處理;在人口分散地區應做好生活污水分類收集、分質處理、資源化利用等內容。
第二,農村生活污水講究多方配合,即村民、企業與政府的三方合力。村民發現、反應,企業整改、治理,政府政策、資金支持,促成了一條較為完整的生活污水治理鏈條。“要充分發揮政府、市場、村民三個方面的作用”,生態環境部土壤環境司司長如是說。
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建議
首先,應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率。要充分考慮村莊發展規劃、城鎮管網距離、人口規模與聚集程度、經濟條件、地形地貌等因素,視情采取納入城鎮污水管網、建設集中或者分散處理設施等治理方式。統一收集、集中處理是治理生活污水最經濟、最有效的途徑之一。對農村地區人口相對集中、具備污水集中處理條件的,可積極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,將城鄉接合部生活污水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。優先選擇與基層財力承受度、村民接受度相適應,運行費用低、治理效果好、管護簡便的單戶或聯戶分散式污水處理方式,拓寬生活污水收集面,延伸處理鏈條。
其次,堅持實事求是、因地制宜的原則,統籌推進黑臭水體治理、廁所革命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。學習借鑒先進地區實施一體化綜合處理的經驗做法,合理確定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布局、規模和技術路線。鼓勵推廣采取三格化糞池、微動力、人工濕地等多種組合模式的生態處理技術,實現污水、黑臭水體、糞污的深度處理、凈化,并將達到資源化利用要求的“生活肥水”用于農田灌溉、漁業養殖、村莊綠化等,實現生活污水處理的無害化和資源化。
第三,健全完善污水處理設施的長效管護運行體系。農村污水治理,三分建、七分管,要壓緊壓實地方政府和職責部門、運行管理單位的責任。及時出臺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村污水治理技術導則和排放標準,構建標準科學、運行規范、監管有效的農村污水治理體系。探索完善“政府支持、社會參與、使用者付費”資金籌措與分擔機制,鼓勵通過市場化運作,以鄉鎮為單元,將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打捆,委托第三方專業化單位運行維護管理,有效實現污水處理設施的物盡其用和穩定運行。
最后
分析之下,可以說我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,樂觀因子占據比例更大。2025年目標達成的信心再度充實,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%,難?其實不難!